当代建筑用量最大、范围最广、最经济的建筑材料—混凝土的发展

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,却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。

公元120年
古罗马混凝土
1877年
钢筋混凝土
1962年
外加剂
1980年
清水混凝土
21世纪
HPC UHPC
GHPC等
公元前3世纪
古罗马砂浆
1824年
水泥的产生
1928年
预应力钢筋
混凝土
1978年
中国第一家
混凝土搅拌站
20世纪末
自密实混凝土
公元前 3世纪
古罗马砂浆
  • 自然砂石加石灰石砂浆作为砖石粘结材料
  • 确定火山灰作为固定成分
公元 120
古罗马混凝土
  • 罗马万神庙建成,混凝土由 填充材料作为独立主体材料
1824
水泥的产生
1824年英国工程师阿斯普丁(Aspdih)获得 第一份水泥专利,标志着水泥的发明。这以后,水泥以及混凝土才开始广泛应用到建筑上。19世纪中后期,清朝洋务派进步人士掀起学习西方先进工业技术的高潮,并在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家水泥厂,当时,称水泥为“洋灰”。
  • 英国工程师阿斯普丁 (Aspdih)
  • 我国第一家在上海的水泥厂
1877
钢筋混凝土
莫尼埃在1877年为结构用的混凝土申请专利,立筋和水平横筋形成框架,表面浇筑混凝土的做法沿用至今。
  • 自由女神像基座使用混凝土
1928
预应力钢筋混凝土
1928年,美国人Freyssinet发明了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:预应力钢筋混凝土,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。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解决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高、抗折、抗拉强度较低的问题,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,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。
  • 美国人Freyssinet
1962
外加剂
1962年日本服部健一首先将萘磺酸甲醛缩合物(n≈10)用于混凝土分散剂,1964年日本花王石碱公司作为产品销售。1971-1973年,德国首选将超塑化剂研制成功,流态混凝土出现,混凝土垂直泵送高度达到310m。
1978
中国第一家混凝土搅拌站
在江苏省常州市,中国建成第一家混凝土搅拌站,当时每盘混凝土只能搅拌1立方。
1980
清水混凝土
安藤并不是要去表现材料的自然本性,而是通过它们建立一种单纯的空间意向。清水混凝土浇筑成型表面光泽,并且保留建造工具的痕迹,成为最好的空间界面。
20世纪末
自密实混凝土
菲诺科学中心,扎哈采用自密实混凝土,充分发挥其的可塑性和流动性,成功完成复杂曲线造型,成为流动最好的实现材料造型。
21世纪
HPC UHPC GHPC等
跨入21世纪,计算机技术、机械工业技术、先进检测分析研究技术、现代管理技术的飞速进步,我国预拌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,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。